文章预览:
重心下移,促“童性语文”深化研究
机制保障,促“师生生长”有序主动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学科组工作计划
【发展背景】
一、已有基础
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进一步细化。
在前期单元知识点整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单元阅读能力点的梳理,进一步细化了国家课程分解、转化的路径。继儿童剧课程开发后,又开发了汉字英雄、创意手工、绘本阅读等丰富多彩、满足师生兴趣的语文拓展性课程。
2.专题研究结合学校特色体现品牌化。
借助省“名校名师”活动,“新基础教育”基地校活动,在“诗意儿童文化”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品牌创生的道路上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后续深入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生的新常规培养,教师新基本功的养成,也借助这些活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过程管理努力实现活动过程价值的最大化。
每次活动,学科组能围绕品牌创生,将节点活动、集体备课、专题反思、每月调研进行整合融通,放大活动的过程价值,努力实现通化,使每位教师明晰前进的方向。
4.质量提升努力实现序列化。
各教研组单元知识点、阅读能力点的梳理都能对照《语文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努力体现各年段能力序列,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
5.教师发展呈现梯队化。
首先,给不同教师设立课堂教学发展目标,期初学科组在“摸清家底”后,给教师设立了梯队式发展目标。其次,给教师创设丰富的团队发展平台。再次,将课堂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师评价指标。特别是通过关键事件,提升了第一梯队教师结合品牌创设,活化课堂的能力。
二、问题与挑战
1.知识点、阅读能力点梳理与单元教学目标的割裂。
各教研组前期进行了单元知识点,单元阅读能力点的梳理,但在研制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知识点、能力点与日常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梳理的内容不能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转化和落实,教师的不清晰导致了学生的不清晰;知识点、能力点与学业质量检测“两张皮”的现象,即教师对省市区质量检测研究不够,不能在梳理的基础上灵活变通,教师的不灵活导致了学生的不灵活。
2.专题研究的成果需实现由点到面的辐射。
上学期,语文学科组借助学校关键事件,将“诗意儿童文化”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集中性研究和展示,但这仅仅局限于上课教师及部分参与活动的教师,更多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及专题研究中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渗透,需由骨干教师以点带面进行指导。
3.需探索更富有实效的集体备课制度。
语文组教师队伍非常庞大,每次学科组采用大组集体备课的形式主要是加强对面上教师的价值引领,但随之而来的是组内集体研讨时间的缺乏,特别是使得青年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保障。
4.学业质量各年级需抬高底部。
上学期的几次学业质量检测都呈现出教研组内班级与班级之间差异较大,学困生数量较多,优秀的学生不突出的问题。各年级抬高底部,关注优秀学生的发展,提升面上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素养的任务十分艰巨。
5.第二、三梯队教师需进一步提高主观能动性。
上学期,语文组承担了省“名校名师”活动,“新基础教育”基地校回访活动,并且面上的活动都由第一梯队的教师承担,关注了第一梯队教师的打磨,而忽视了第二、三梯队教师的发展,使很多老师都成为了研究的旁观者。
【发展目标】
......................................................................................................
1.成功购买后,到“我的订单”中查看下载链接和提取码。
2.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输入提取码即可下载。
3.全文字数:5000字。